首页

日本yapoo

时间:2025-05-29 07:05:34 作者:人类最早何时会用鲸骨制作工具?国际最新研究发现2万年前证据 浏览量:59742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北京时间5月27日夜间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可能早在2万年前已经会使用鲸骨制作工具。

  这些工具的发现,是目前所知人类最早使用鲸骨制作工具的证据,不仅有助于拓展人们对早期人类使用鲸类遗骸的理解,也展示出古代鲸类生态的一个侧面。

研究人员2022年在法国巴斯克伊斯图里茨洞穴进行的挖掘,发现了数十件鲸鱼骨制成的物品(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Christian Normand)。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古代人类很可能将鲸类作为资源利用,但史前沿海考古遗址非常脆弱,且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而重建人类与海洋哺乳动物过去的互动很有难度。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法国图卢兹大学Jean-Marc Pétillon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对北大西洋比斯开湾周边遗址发掘的83种骨制工具,以及西班牙圣卡塔琳娜洞穴的另外90件骨骼进行分析,他们使用质谱分析和放射性碳定年识别出这些研究样本的分类学特征和年代。

法国朗德省杜鲁蒂岩洞出土的灰鲸骨制大型投射器尖,年代可追溯至1.8万至1.75万年前(图片来自 Alexandre Lefebvre)。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研究发现,这些骨骼样本来自至少5种大型鲸类,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约1.9万至2万年前。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类利用鲸类遗骸作为工具的证据。

  此次研究已鉴别出的鲸类物种,包括抹香鲸、长须鲸、蓝鲸以及露脊鲸或弓头鲸(这两个物种用该方法尚无法区分),这些物种至今在比斯开湾仍有分布。

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圣卡塔利娜遗址出土的须鲸椎骨碎片,年代约为1.55万至1.5万年前(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Eduardo Berganza)。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还发现了灰鲸的遗骸,该物种如今分布大多限于北太平洋和北极海域。来自鲸骨工具的更多化学数据表明,这些鲸类的摄食习惯与如今略有不同,暗示可能存在行为或环境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他们这项研究发现,为人类最早使用鲸类遗骸(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揭示了过去2万年里鲸类的生态变化。(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巴黎奥运会主媒体中心的“小巧思” :新闻发布厅以法国著名河流命名

点餐窗口每道菜上方,显示着菜品的营养含量。取餐后,收银台自动识别菜品并结算,老人刷脸即可支付。“这是老年食堂的智能‘助手’,特别‘聪慧’。”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项菲菲笑着说。

打卡“隐藏”机位!北京两棵近600年银杏树进入最佳观赏期

耶伦在8日发布会上表示,此访取得了显著进展,期待两国持续推进更多坦诚、务实、深入的对话,避免误解意外导致摩擦升级,在两国共同利益之上深化合作,以负责任的方式应对复杂挑战。(制作 刘映含)

互联网之光|微视频:点亮世界

它不仅打通了珠江口西岸中山、江门的制造资源与珠江口东岸深圳的创新、金融、人才资源之间的“壁垒”,向东接上深圳之后,还可连接香港,向西则可通向江门,甚至一路伸向阳江、茂名,串联起粤东、粤西。

甘肃“西”引沪上“银发族”打卡“康养游”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的发展是以创新驱动的,中国的发展壮大有内生逻辑,是外部力量阻挡不了的。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9.9%,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产,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化运营,全球首个5.5G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正式发布。中国正在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高地,不仅惠及自身也造福世界。

外交部:刚果(金)一中资民企遭袭造成数名中国公民死亡、失踪

彭敏是本场活动的主持人,他将海子诗歌置于更加开阔、更加深久的历史空间中去再次辨认,与嘉宾们共同探讨了海子诗歌的宝贵遗产、对同代以及后代诗人的影响和海子的评价问题。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海子的理解和欣赏也在变得更加客观、更加准确、更加深厚。(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